中经联播4月29日三门峡讯(记者:屈威霖 李吉元通讯员李孝屈要林 屈大鹏)在中国的现代田野考古中,“仰韶文化”是一个里程碑!2021年是仰韶遗址发现和考古一百周年。为庆祝田野考古一百周年,4月29日上午,在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全省六十多名收藏家协会成员齐聚渑池仰韶村,开启仰韶文化之旅活动。
在中国史前历史中,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因1921年首次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按照考古惯例,将其命名为仰韶文化。截止2000年,全国共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200余处,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根据先秦文献记载与传说,汉民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一般认为是汉民族的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考古认为"华夏"一词中"华"的概念应该出自仰韶文化。 2020年9月,研究人员对河南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以及手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
仰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仰韶村遗址位于渑池县仰韶乡境内,距县城1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遗址东西两侧各有深沟,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遗址坐落在县城北7.5公里饮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沟村北的台地上,南北960米、东西48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遗址向北可达晴山的山峰之——韶山。仰韶村村名即取诸仰望、崇敬韶山之义。
1921年4月18日,瑞典人安特生第一次来到仰韶村,在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推断这里可能是一处相当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同年10月27日到12月1日,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奥地利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再一次来到这里进行发掘。这一次,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而且还在一片陶片上发现了水稻粒的痕迹。经过观测走访,他在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灰层、灰坑和陶片的堆积,并在堆积的下层发现了陶片和石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精致的彩陶片。仰韶遗址的发现和考古,拉开了中国史前考古的序幕,为中华文明的探源开辟了新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战略高度,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仰韶文化遗址承载着优秀的史前文明,其对历史的发展不仅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在其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址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为了庆祝仰韶考古一百周年,发挥收藏者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作用,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专门组织了全省收藏者进行仰韶文化之旅。
参加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仰韶文化之旅的领导有: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终身名誉会长葛纪谦;河南省广电厅原巡视员、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原执行会长翟宗洲;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原常务副会长杨焕成;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丰兴运;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付建州、韩宜平、崔建国、刘一田、王亚威、马文杰,河南某部原政委、河南省炎黄书画院院长刘世清、郑州电视台原台长牛玉乾等。
特邀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还有著名学者赵海均,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原主委、荆浩艺术研究院副理事长金正新,洛阳博物馆原书记、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洛阳收藏家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加申。
三门峡有关部门领导和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赵睿,宣传部长石线伟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参加本次收藏家协会仰韶文化之旅的全体人员,受到了三门峡及渑池县当地的热烈欢迎!
著名学者赵海均应邀参加本次活动并深度解析了仰韶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过程!